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环球资讯网 > 一语惊人 > 学者当追求“三化”(新知新觉)

学者当追求“三化”(新知新觉)

发布时间:2016/5/11   阅读:

学者之为学者,在于其拥有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但一流学者不可局限于此,应借知识而提升,渐次达至知、智、德融于一体的综合素养。这种综合素养的获得似无定则,但就学术之内在理路而言,又有其大致路径,这里姑且将之归结为“三化”。

化知识为思想。学者理应拥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即便做不到学富五车,也须对某一个领域相当熟稔。但一名真正的学者又不能仅仅停留于具体知识层面,因为从人类宏观的认知角度而言,即便是所谓成熟的知识,也总是片段的、零散的。有见识的学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片段、零散的知识,而是将知识进一步提升转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事实上,历史上的大学者,莫不有其独特的思想。思想(这里指成熟的思想)不同于知识之处在于:它在形式上具备相对完整的体系,在思维上具备相当严格的逻辑推理,在操作上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实践性。思想的这些特征显示出其对知识的超越:思想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学者的创造力,透视杂多知识之骨架、把握其本质联系的一种再创造、再升华。有见识的学者绝不满足于既得知识,而是通过拣择、凝练、运思等艰辛过程,最终发出“我”的声音。“哲学家是要署名的”。之所以如此,在于思想中有“我”在。

化思想为智慧。拥有独立思想的学者无疑是令人尊重和艳羡的,但从更高的要求来看,停留在思想的层面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提升超越,将所谓“体系化”的思想化为智慧。因为思想之“体系”意味着思想自身的封限与边界。考察人类思想史,思想体系灿若星河,而且诸多思想还存在差异乃至对立。之所以存在差异和对立,既在于每一种思想只能切近真理的一个层面,还在于诸多思想都是以带有局限性的“小我”之格局观之,自然意见纷纭。思想之所以需要提升为智慧,就在于智慧消融了思想的边界,使各种具体、狭隘的思想连成一片、融为一体,进而使之更为博大、通透。因其更为圆融与通透,也就更能切近真理。如果说思想需要有一个“我”在,那么,智慧圆融无碍之特质则要求学者走出“小我”之体系,以虚怀若谷的心胸去面对异己之见,如此才能转识成智。

化智慧为德性。化思想为智慧非常不易,但由于人们多将智慧限定于思辨、智能领域,因而智慧往往重“思”轻“行”。因此,这种狭隘意义上的“思辨之智”需要超越与转化,化智慧为德性。学术所追求的具体内容与方法是无止境的,但就其终极目标而言,则必有所止。止于何处?止于至善。德性的实现是学术的终极追求。而且,德性对智慧有着“保认”与“动力”的效用。因为智慧近乎中性,一如科学之效用,既可为福,亦可造祸。德性能保证智慧不走向自己的反面而丧失存在的意义。关于此义,孔子说得极透彻,“知(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就大学者的影响而言,其德性更具根本性。只有将智慧化为德性,知行合一,才能为民族、国家乃至人类作出大的贡献。

化知识为思想、化思想为智慧、化智慧为德性,这“三化”何其难也、何其高矣!然而,正如史迁赞美孔子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真正的学者应当有此宏愿。其实,不但学者如此,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历程中也应当有这样的追求。


一语惊人
推荐资讯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18611682146 18612878329  13718459036   QQ:2754868060 QQ:2563761688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