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互联网经济资本投资减少,但对互联网保险却是一个特例。据曲速资本此前预测,2016年的互联网保险业将会再次爆发,整体融资并购金额或将超50亿美元(约325亿元人民币)。
投资界对互联网保险的看法也代表了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巨大空间。
“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我们保险业要有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创新能力,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为保险业所用的能力。”近日,在“新常态下保险与经济社会发展论坛”国际互联网保险发展与新科技应用分论坛上,安心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钟诚如此表示。
人保财险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王和在上述论坛上称,互助保险和再保险可能成为(区块链)先行应用的场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未来的相互保险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如果真正做到这一点,它将开启相互保险2.0时代。”
区块链将成保险创新新动力
王和认为,在区块链应用的过程中,保险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场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将成为保险创新的新动力,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更多的是基于底层变革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一种迭代的进度。区块链可能成为金融和保险创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利器。”
王和称,如果从事金融、保险创新,尤其是互联网创新,最后可能都面临这三个问题:第一是信任,第二是安全,第三是隐私。在既有的条件下,对这三个问题都很难有一个彻底的突破。“但是区块链给了我们破解这三个难题的全新思路。”
“互助保险和再保险可能成为(区块链)先行应用的场景。”王和表示,“在互助发展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家庭、部落为单元的互助是相对盲目和被动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诞生了现代保险制度,它使这种互助成为了一种主动、理性的行为。但与此同时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商业保险的效率不高,以及其它的一些弊端,可以说是难以回避的。这是制度安排所带来的。”
“从全球相互保险制度发展情况看,都是从一种相互的初衷出发,最终走到了公司化的道路,所以公司化似乎成为了殊途同归的一种魔咒。”王和认为,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信任模式。也就是说,采用前信任强调后信任。商业保险无疑是前信任的模式,即先交保费。那么相互保险,应该是后信任模式。“但是在过往的实践过程中,大家发现,这种后信任模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自觉不自觉的最终都陷入了前信任的圈套。这种过程,在获得可能性的同时,也从根本上失去了自我。因为你会发现,做来做去跟保险公司没什么两样,尽管打着相互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