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环球资讯网 > 互联网 >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 大部分平台沉默

"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出台 大部分平台沉默

发布时间:2016/11/7   阅读: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直播迎来大考。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之后,网信办也在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直播平台和主播,包括“双资质”规定,以及“先审后发”、“即时阻断”等要求给出说明。面对严苛的新规,尽管大部分直播平台选择沉默,但这并不意味着风平浪静。

一直以来,同质化竞争、盈利模式不清,让“风口”上的直播平台摇摇欲坠。面对监管收紧,靠“美女”等荷尔蒙刺激元素撩拨用户的模式难以维系。在业界看来,如何盈利以及破解监管,让直播企业迎来关口。

严苛新规

11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规定》称,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责任、服务范围、安全保障机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出,网络表演、网络视听节目应依法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资质;对于主播需要进行真实信息认证、对于平台需要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进行认证;技术层面的规定,平台应具备随时阻断直播的技术能力,技术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内容应建立内容审核平台、内容类别,用户分级管理;直播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直播及其内容实施先审后发;管理平台应建立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主播信用管理体系,黑名单管理制度。《规定》对于视频直播平台的管理与规定从主播、内容、技术、用户、平台多个方面出发都做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对于正处于管理混乱、竞争加剧的直播市场来说是一个明晰的指引。

这并非监管政策对直播相关行业的首次“矫正”,2016年6月网信办发布了《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已经提及了直播相关的资质等要求:直播平台必须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上岗,直播活动须提前报省级及以上广电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企业沉默

自今年初,有关网络直播整顿内容的消息至今不绝于耳,涉黄、涉暴、涉毒的直播平台频频被揭发检举。在目前存在的200多家直播平台中,“美女”等荷尔蒙刺激元素是众多直播平台的标配,内容往往太过低俗,与目前倡导网络安全、网络健康的管理者的意图截然相反,也给互联网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与损失。

易观智库分析师马世聪认为,网络直播的内容监管需要合力推进,她表示,“从国家职权部门到行业组织,再到直播平台自身,其实都有对违规内容监管的权利和义务”。马世聪坦言,直播平台有义务建立一套完善、严密的内容监控和审核体系,明确对直播用户和受众的规范约束,这是平台规避违规内容带来风险的必要手段。

“相比于监管机构,直播平台在监管层面的身份更主动也更重要。”马世聪如是说,“不过,网络直播平台对监管的松紧度可能跟一定的利益驱使有关,具体的监管方法包括举报渠道和惩处机制等,关键还是要看平台有多大的意愿去管理和引导。”

在《规定》出台后,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花椒直播、哈你直播、熊猫直播、来疯直播、映客直播等直播平台,不过,大部分直播平台选择沉默。小部分回应的直播平台则表示积极配合上述《规定》落地。映客直播方面表示,《规定》的出台正当其时,从制度层面为行业的规范发展确立了准则,有利于保障互联网直播服务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从而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氛围。“映客一直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致力于打造 ‘绿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直播平台。”来疯直播业务总裁张宏涛表示,关于新的《规定》中“先审后播、即时中断”等规定是针对新闻资讯类直播的要求,来疯直播做的是娱乐综艺内容,坚决不会涉及低俗以及敏感内容。

出路难寻

无论是否沉默应对都不可否认,《规定》的出台正在加速直播行业的整合。比达咨询分析师陈彪认为,这次《规定》的出台对大平台来说是利好,而对小平台来说就是道迈不过去的门槛,准入门槛和从业门槛的提高将使这一行业产生巨大的洗牌效应。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光是注册资金就要求在1000万元以上,办理申请既是财力也是时间的准备,现在持证的平台寥寥无几。从文化部、公安部到现在的广电总局,各部门出台各种严厉的监管、审查政策规范直播服务市场。

在多部门三令五申规范直播服务市场的背后,相关企业不得不提升直播内容的质量和监管的规格,那些依靠裸露、暴力等粗俗方式来博眼球的主播们也需要找到正当的“吸粉”方式。

去年底至今,网络直播的“风口”论被无数次提及,也使大批公司蜂拥而上开始了烧钱砸市场的竞赛,知名主播的聘请、高额的推广费用以及平台的运营成为了不小的压力。陈彪分析称,网络直播仅依靠虚拟礼物分成、广告等这几种有限的变现方式很难坚持到盈利。“直播平台内容都比较同质化,监管逐渐严格这一因素也将实现劣质平台的快速淘汰”,他补充道。目前,不少直播平台正在开始尝试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如承接一些企业客户的商业推广以及与电商、在线教育等垂直领域结合等。

不过,这样的模式淡化了社交的工具属性,越来越不像全民直播。可以预见的是,“风口”的效应不再有灵光,面对监管和盈利重担,直播行业更需要潜心思考产品的出路。


推荐资讯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18611682146 18612878329  13718459036   QQ:2754868060 QQ:2563761688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