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央视啦!”近日,重庆市大渡口区公民小学校“讲家史传家风”进社区活动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新闻袋袋裤》栏目播出,产生广泛社会反响。
重庆市大渡口区公民小学校是一所新建小学,2000多名学生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份,学生及其背后的家长群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学校敏锐捕捉到其中的育人价值,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资源,开发、设计了“重修家史”德育课程。
课程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绘我家家谱”“理我家家史”“撰家人传记”“传我家家风”。课程以每个家庭独特的历史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梳理自己家庭的历史,祖辈的经历,长辈的故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家族责任和社会责任,激发学生对家庭、家族的热爱,对家乡故里的热爱,从家风家史中汲取力量,培养品格,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从中受到人格教育、生活教育、家国情怀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让课程扎实落地,并将育人价值发挥到最大?学校形成了家、校、社三维联动格局,即学校顶层设计、家庭倾情参与、社区鼎力支持,形成育人合力。
“原来,我们的家族就是这样繁衍生息,枝繁叶茂呀!”孩子们和家长不禁发出感叹。一家人围在一起,边回忆亲人,边绘制家谱。从直系血亲到旁系血亲,从平辈到父辈再到祖辈,堂、表兄妹,伯伯、姑姑、姨妈、舅舅,二爷爷、三姑婆、大舅公、幺姨婆……
“爷爷小时候住在哪里?爸爸妈妈是哪一年结婚的?从事过哪些职业?家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是什么时候买的?第一部电话是什么时候安装的?家里什么时候修了宽敞的砖房,又什么时候买了漂亮的商品房……”这些家庭“小事”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如同一颗颗珍珠,穿越一个个平凡的日子,让生活闪耀着温润的光芒。通过回忆这些过往,孩子们感受祖辈的经历,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人,凝聚了家族亲情,增强了家庭责任感。
“在我心里有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那就是我的爷爷——林承基。”公民小学校四年级8班林炜宸声情并茂地讲述了爷爷的故事。通过为家人撰写传记,学生对家人了解更全面、深入,爷爷奶奶不只是过年时给自己发红包的慈祥老人,而是有着丰富经历、独一无二的人。他们的一生,就是一本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书。
“好的家风,好的家庭,可以让人走得更远。家风家史活动,孩子们喜欢,家长认可。他们从家族的变迁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祖国的日益强大,也认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家族责任和社会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大渡口区公民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建平说。
“重修家史”不仅是一门学校课程,而且是需全社会共同学习的大课程。“讲家风故事 行重阳孝礼 扬义渡精神”的“重修家史”课程多次走进社区,通过“家谱”“家史”展示,“传记”讲述,“家风”宣讲,优良的家风在活动中得到认可并发扬开来,给社区其他家庭起到了榜样作用,营造了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
“大渡口区塑造的‘多维一体、教育大渡’区域教育理念,需要以孩子成长为中心,将‘小公民、大未来’的办学理念落实落地,让他们学会克服各种发展的瓶颈与困难,只争朝夕,努力奔跑。”大渡口区教委主任伍平伟表示。(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国良 通讯员 雷利琴)
作者:杨国良 雷利琴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教育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30SXUAVX】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