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联媒环球资讯网 > 教育 >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次渠家园校区我与祖国共成长:行走的大思政课,鲜活的抗战史

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次渠家园校区我与祖国共成长:行走的大思政课,鲜活的抗战史

发布时间:2025/10/22   阅读:

金秋十月,我们共同迎来新中国76周年华诞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在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节点,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附属学校次渠家园校区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推动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认知”升华为“认同”,构建起“校内浸润—家庭实践—社会行走”三位一体的育人新路径,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让家国情怀落地生根。引导潞河少年在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担当。

校园是情感启蒙的第一课堂。一次庄严的升旗仪式,师生肃立、国歌嘹亮,成为生动的“思政第一课”。

“班级文化墙”中,孩子们亲手绘制国旗、收集抗战影像、讲述英雄故事,让爱国情在“身边空间”自然生长。

捏一个寄托思念的月饼,唱一首月圆人圆的歌谣,分享一段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在亲身动手创作、放声歌唱与故事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全方位沉浸于中秋文化的深厚底蕴,更主动叩开了传统节日的历史与内涵。这是一次知识与快乐的丰收,更是一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田悄然种下。

以文化体验为生动纽带,以思政教育为深厚内核,通过多种沉浸式形式,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与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紧密相连。师生们在感受传统文化永恒魅力的同时,那份对民族历史的敬意、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也得以潜滋暗长,完成了一堂“行走的”、入脑入心的爱国教育。

当二等功臣、通州军休所军休干部王杰爷爷走进校园,深情讲述“大兴安岭扑火”“抗洪抢险”的亲身经历时,那些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让历史从冰冷的文字化为了可感可敬的共鸣故事。他的担当与奉献,在少年们心中深深埋下“向英雄看齐”的种子。

同学们簇拥在王爷爷身边,纷纷表示要将“担当”化为实际行动。这堂思政课真正推动了少年们从“知历史”走向“懂历史”,从“敬英雄”迈向“想成为英雄”。他们决心接过时代接力棒,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我和祖国共成长”师生同诵现场,当铿锵的童声与深情的师诵汇聚,共同喊出“祖国,我爱你”时,真挚的情感在会场澎湃流淌。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映着旗帜的鲜红,激昂的语调中满怀着对历史的敬仰。

这一刻,书本上的历史被瞬间激活,化作直抵心灵的共鸣,让孩子们从简单的“知道”史实,升华为真挚的“感动”于先辈的付出与家国的分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1-3年级学生发起“我为社区添光彩”志愿服务,孩子在家长陪伴下成为“楼道美容师”“银发守护者”“旧物循环官”。一张志愿服务记录卡,记录的不仅是行动,更是付出的快乐与成长的印记。爱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具体行为——爱社区、爱邻里、爱家园,在亲子互动中传递“小行动里的大爱”。

4-6年级学生则踏上“课程化研学”之旅,走进抗战纪念馆、烈士陵园与历史旧址。行前,学生分组领取任务,带着问题出发;行中,他们不再是游客,而是“文物研究员”“故事讲述者”,主动提问、现场讲解,在真实场景中与历史对话;行后,通过话剧、报告、数据分析等形式呈现成果,“看到战士的旧棉衣,才懂什么是牺牲”这样的感悟,成为思政教育最真实的回响。这一过程,不仅打破学科壁垒,更建立起“个人—家庭—国家”的精神联结。


推荐资讯

原标题:乌克兰:今起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