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體中文
收藏本站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环球资讯网 > 留学 > 留学读书没那么简单

留学读书没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13/8/3   阅读:

  8月,当国内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欢乐的暑假中,新一批留学生踏上启程赴国外留学的航班,在留学圈,这是告别季。留学准备绝不是一张机票,一叠钞票。本报采访了多名正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他们的经历或许能让有留学意向的你进一步窥见海外留学生活。

  高中毕业赴美,啃下最难本科教育

  姓名:郑舒雯

  学校与专业:纽约大学经济学与政治专业大一

  不知不觉,在纽约大学已经过去了一年。18岁的我只身前往一个文化、语言都不相同的国界,在顶尖学府里与各国优秀学生同堂,激励与压力同时扑面而来。

  遭遇严厉教师,“你说我听”成为历史

  跟国内同学聊天时我才发现,纽约大学的学业安排与国内有很大区别,最明显的是国内大学多从大一起就接触专业课,而在纽大,大一更多是通识课程。历史、哲学和写作,看似与专业没有多大关联,而这正是美国本科精英教育的精髓。

  根据老师给出的关键词当堂完成随笔练习,每周两次的写作课,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尽管出国前强化了英语,但毕竟不是母语,刚开始写作的时间和水准都很难让我满意。为了尽快赶上美国同学的水平,我开始预约“写作中心”及“写作复习”机会。这是学校用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两个场所,前者是由老师一对一提点写作结构和思路,后者则是大班授课形式讲述写作中需要用到的语法知识。因为颇受学生的欢迎,很难预约。我常常提前一个月预约,如此一周几次,写作水平开始有了起色。两个学期的写作课程中,我3次被写作教授给予“你是一位不错的写作者”的评价,自信慢慢回来。

  在纽大,上课方式更多采取的是小组讨论,老师会在开学时列出书单,学生课后自行阅读,上课时再与同学讨论,讨论时的表现会列入平时成绩。

  记得哲学老师阿特金斯教授是个极其严厉的小老头,开学第一堂课他就给全班来了个下马威:在我的课上,你永远不可能得到A,表现最好的同学也许我会考虑给个A-,大多数会得到B甚至是C……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阿特金斯教授每堂课后都会布置阅读材料,指定一名同学在下次课上针对材料做总结陈述,并对此提出一个问题。不幸的是,我是第一个“中奖者”。记得当时的我捧着一堆晦涩的哲学理论书籍痛苦地窝在图书馆反复看,直到忐忑地走进教室,我依然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勉强总结出了一点心得。

  那次发言,我紧张得手心直冒汗。“Good!”阿特金斯教授如此评价,着实让我意外。这也许是对吃螃蟹者的宽容。

  美国的课堂总的来说比较开放,同学们会你一言我一语说个不停。起初,插不上嘴的我很是上火——其实,不少同学也没有针对讨论主题发表见解,只是为了更多表现,让教授给出不错的课堂表现分数。于是,我暗自制定目标,下堂课至少要发言两次!就这样慢慢地,我逼着自己大胆表达想法,“哑巴”开口!

  苦练口语,打破文化沟通坚冰

  我的室友帕洛玛是一个可爱的加州女生,在纽约大学攻读导演专业,我们很快成了朋友。但,问题也来了。由于口语问题,常常室友跟我说话,我大脑一片空白,只能笑笑尴尬地走开。这样的状况困扰我很久,担心不能顺畅交流会让她误认为我比较孤僻清高。

  课余时间,我开始偷偷看美剧,在课堂上尽量与同学多聊天,使自己熟悉语言环境。一个多月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可以顺畅地跟室友聊天了,从原来的一两句对话到后来几个小时的交谈,我们逐渐从室友变成了知己,这也让我在美国的生活逐渐舒畅开阔起来。

  其实,在课堂上存活下来,也需要一些沟通技巧。纽约大学的学习节奏很快,而我由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类课程,加之语言需要适应过程,刚开始打开笔记本只能看到个别关键词,根本无法记下教授说的完整句子!我向中国学姐求助,她建议我私下请教授课老师,“他们看上去非常严格,但对学生的提问常常耐心细致,也会对喜欢提问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发邮件给阿特金斯教授的场景:在键盘上匆匆敲下两个问题,按下发送键,忐忑无比。惊喜的是,两小时后我就收到回复,答案密密麻麻写满了整页A4纸,不仅解答了我的疑问,还鼓励我多与他沟通。

    与飓风不期而遇,感受美国应急机制

  就在美国学习日渐进入状态时,“桑迪”来袭,这成为美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飓风之一,很多国内家长会担心留学孩子的安全,其实,这件事反倒让我从侧面更多了解了美国文化。

  记得那是2012年10月29日,“桑迪”从美国东海岸登陆,纽约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影响,学校临时停课两周,部分宿舍里水电供应都失去了保障。学校把学生集中到两幢仍有水电供应的宿舍楼,学生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学校信息系统发来的邮件和短信,告知飓风带来的损失、学校有哪些对外开放的场所、从哪里可以找到充电电源、水源以及无线网络信号等服务信息。与此同时,学校对社会开放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接纳流浪者。不少当地商家开始免费派送食物。

  各学科教授进行了课程调整,文化课教授取消了一本书的学习内容,但他仍旧用了两节课时(原本这本书应用四节课时)概括了书中应知内容,这样等于没有将那放掉的两节课及我们交的昂贵学费浪费,还有的教授选择在期末前的周末“补课”。教授的灵活性与学校的人性化应对帮助我们顺利度过了飓风期,我的留学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听从内心召唤,转专业学烤面包

  姓名:李源

  学校专业:圣热涅-多尔特小镇接受面包师职业资格培训

  放弃法国名校经济学硕士学位,跑去职业技术学校和面包店当学徒工。在很多人眼里,我的选择令人费解。成为一名面包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我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也能做出好吃的法式面包。

  好吃的羊角面包 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

  2010年,遵母意愿,我赴法留学,在蒙彼利埃一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主攻方向能源经济学,就是怎样给石油、煤炭等能源进行定价。在所有人看来,能源经济是大势所趋,日后必将前途无量。但我心里,那个有关面包师的梦想挥之不去。一年后,我做出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放弃经济学硕士学位,转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烤面包。

  记得小时候,每当在面包厂从事管理工作的伯伯带回来好吃的面包,我都开心不已。没出国前,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搜罗好吃的东西,尤其对于面包甜点没有抵抗力。就连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都是自己做的姜饼人。那时我就立志做面包师,用好吃的羊角面包给人送去幸福感。

  本科毕业后,我曾多次向母亲表达想去法国学烤面包的想法,遭来坚决反对。结果,一年多的经济学专业学习并不让我开心,想学烤面包的欲望却愈发强烈。最终,我先斩后奏放弃了经济学。“一个小小面包也许不能给社会带来什么,但看到别人吃着我做的面包脸上浮现幸福,我就很有成就感。”一天,我把这些话告诉母亲,她终于支持我走上面包师之路。

  从经济硕士到面包师,转专业可不易

  得到了母亲谅解,一块大石头落地,但新问题随之而来:如何申请可以学习面包师的学校和课程,我完全不懂。我开始爬上“新欧洲战法”论坛(一个在法留学生的华人论坛),搜索有关法国学习生活的信息。

  想在法国学面包烘焙绕不开CMA,即学徒培训系统,即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教导下通过实践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这个系统涉及的专业很丰富,包括面包师、泥水匠、木工、屠夫、厨师等。

  在法国,学徒培训开展得既广泛系统,也非常受欢迎。每个大区、主要的省份都有CMA系统相关学校,学习者以学徒工身份每月在国立职业培训中心学习一周理论知识,再到面包店工作三周,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

  虽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申请门槛不高,但申请流程却与一般高校不同。我必须先找到面包制作公司获得录取书,再由公司与合作学校联系,签订三方合同。当然,也有少数同学通过学校推荐找到相应公司。我就是先通过网络找到了接收学校,经学校推荐,在圣热涅-多尔特小镇找到了满意的面包坊学习。

  一般来说,从国立职业培训中心和面包公司学习培训两年后,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就可以获得国立面包师文凭CAPboulanger。因为我有一年经济学硕士的学习基础,学习年限可缩减为一年。令我意外的是,法国政府为鼓励年轻人多接受技能教育,按照年龄层次对学生给予一定比例的学费资助,例如16-25岁政府资助40%学费,18岁以上资助53%等。

   夜间面包师生涯,艰辛亦快乐

  很快,我的面包师之路启动了。这与学院学习的体验完全不同,不需要很高的理论基础,但困难依然不少,首要克服就是工作时差。面包师的工作时间是在零点到次日早上9点。零点开始准备工作,让面粉发酵,发酵时间通常要6-7个小时,更长的要超过10个小时;早晨6、7点钟时将面包放进烤炉烘焙,这样才能保证顾客早晨买到新鲜出炉的面包。

  一开始,我特别不适应这样的工作时间,一夜下来疲惫不已,回家洗个澡甚至连饭都不吃就睡了,等醒来已经是晚上,赶到工厂继续重复前一天的工作。慢慢适应工作节奏后,我开始每天健身,健康的身体是一个好的面包师必备条件啊!

  至今,我忘不了第一次动手烤面包的情形,发酵不是很成功,烤的火候也有点过,同事吃了却都给我鼓励。元旦时,我还用没发酵过的面粉做成玫瑰花和装饰品,庆祝新年。那时虽然辛苦,但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告诉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今年6月,我通过了面包师资格考试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试。考试也是个体力活,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连续7小时操作,先后按要求制作了羊角面包、传统面包、乡村面包和牛奶土司,因为平时练习了很多遍,我对自己的发挥很满意。拿到面包师资格后,我决定再花一年时间学习甜点,现在正在申请相关学校。

  未来,我想回到上海,开一家面包甜点店,同时做面包师、甜点师培训,给那些想要学习相关知识,尤其是不会法语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曾听老师说,日本虽然也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但在引进西方面包制作技术半个世纪后,改良后日式面包已经在世界面包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相比之下,中国还有差距,我希望将法国的面包技术带回国,要让别人知道,中国人也可以做出好吃的法国面包。

  就业碰壁,申请第二个硕士专业

  姓名:梅乐思

  学校与专业: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运动生理学硕士三年级

  花了大价钱,远赴大洋彼岸读运动生理学,回国后做一名健身指导,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这就是我的选择。

  “滞销”,专业在找工作时遇红灯

  从小到大我都比较顽皮,好在成绩不错。高考后,因为好动的天性和对音乐的喜爱,我一心想考北京体育大学或音乐学院,不过父母觉得这样会浪费高考分数,并且顶着“体育特长生”或“艺术特长生”的名头不好听。最终,我选择了传统学校和传统专业:北京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大一暑假,我们被拉到八达岭脚下的部队里军训,空闲时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畅想未来。像生物工程这样的专业多半需要继续深造,我也没有做好踏上社会的准备,“那不如出国留学好了!”留学的种子就此播下。

  很快我买了GRE单词“红宝书”认认真真背起来。大三下考了托福,通过了语言关后就着手准备出国申请材料。考虑到本科阶段没有相关论文发表,我申请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方向——生物材料。2009年,期待已久的佛罗里达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期而至。

  带着满满的期待我踏上赴美航班,结果刚去一个月就被泼了一身冷水——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每天对我而言都是一种煎熬。

  更令人泄气的是,在美国,生物材料专业的就业前景堪忧。材料方面的工作大多涉及保密问题,很多公司都只招收美国公民,连持绿卡的都不行,更别提国际学生了。我所在的院系有17个中国留学生,只有一个人在美国找到了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人都选择继续深造或者换个专业读博。

  熬到硕士毕业,我决定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要么选择音乐治疗专业,要么是运动生理学。因为没有音乐本科基础,很难申请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而运动生理学却因为我以前的生物基础很容易申请到。就这样,我开始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我此后的学习生活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突然感觉课堂内容有趣又实用

  走入新专业的课堂,学习突然变得有趣简单起来。上课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似乎不再是难事,学习起来既轻松也很实用。

  在国内,诸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体育类院校中也开设了相关专业,不过数量较少,更多的是针对运动员设置相关课程。而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佐治亚理工大学等高校均开设了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攀高。与国内针对运动员不同,在美国,运动生理学应用方向包括医院、学校、运动队乃至个人,全民普及基础很好。

  运动生理学的专业课程都与运动相关,包括运动生理、运动与营养、运动与疾病、运动与衰老等,甚至如何为病人开处方。比如为糖尿病人定制“运动处方”,规划每周运动次数、运动时间和强度等。

  在这个新领域,我发现自己终于“活了过来”。不仅专业课学得不错,还上了不少选修课。例如分属在心理学下的运动心理学,主要是探究压力、恐惧等各种心理表现对运动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稍微的焦虑和紧张是会促进运动表现的,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凡事都有个度。超过了一个临界值,就会对人身健康产生危害。对于心理学来说,不像是理工科那样容易定量,所以只要掌握一个概念即可……现在的我,一提专业再也不愁眉苦脸,而是滔滔不绝。

  当然,学习本身从来不轻松。在美国,大学课程非常多,大部分人都得熬夜做功课;本科生课程每周都有随堂测验,每节课都布置作业,每个学期有2-3次大考,想要偷懒没什么机会。

  希望中国也日渐形成运动氛围

  在运动生理学的课堂上,我是唯一一个外国留学生。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学习兴趣,反而让我很快融入了美国同学群体,对东西方文化了解更深入。在运动健身观念上,美国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至今还记得在运动与营养课堂上,老师举例的一组数字让我印象深刻:在美国每个人都很注重运动,特别热衷保健品。减脂的、加速肌肉生长的,咖啡因提取物来提高运动表现的等。美国人均每年在保健品上的花费是75美元。由此不难想象运动生理学相关专业在美受到热捧。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今年8月,我就要拿到第二个硕士文凭了。不过,对于未来我有点忧虑。尽管这几年国内体育事业发展很快,但就这个专业而言,在国内的发展机会可能不如美国多。我想先在美国试着找工作,积攒经验,也为回国做充分准备。来源:文汇报


留学
推荐资讯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环球资讯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18611682146 18612878329  13718459036   QQ:2754868060 QQ:2563761688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